诗歌周刊(第21期)-凯发娱乐亚洲

第21期

2024.8.6

综述·评论

 

特邀专家点评
李啸洋

   《干涸的河床》全诗以悲慨为风格,描摹沉默的农民画像,带着戕痛感,怀着怜悯情,读来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孤独、哀伤、怀旧。这是一首苦涩的乡土诗,内在肌理丰富,作者写农民的命运,写农民的沉默、孤独、苦痛,字里行间带着血迹。前面六节,用白云、鹅卵石、河流三组核心意象描写农民的命运,“头顶天空的人没有眼睛和嘴”颇具画面感,奇特的是这几行诗没有拘泥于具体的描述,具有超现实的画面感。后面四节,不论石头保留骨血,风的哀鸣,玩水的人,还是满月才溢满的河床,主语都是农民,这四节的核心主题是缅怀式的抒情。
   《生死河流》主题明确,脉络清晰,其主题是城市化带来的旧事物的消亡。大寨河、红旗沟、胜利渠,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地标,随着城市化的进展逐渐消亡,所以“只剩下名字,和曾经的流淌”。后面两节,诗的主题从“遗忘”变成“生态”——诗人的视线拉高,从高处和太空俯瞰地球,一条条河流变成“打开又缝合的伤口”。这首诗旨在反思工业化,但其反思角度并没有局限于环境污染,而是从生态和自然的角度,写人类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的伤害,高原融雪和极端天气便是写作视野和思维的转变。全诗泥沙俱下,一气呵成。
   《谎言》是一首温情的“谎言”之诗,作者围绕吃鱼这一场景,写两代人的默契情感。前三节通过吃鱼、让鱼的场景,作者编造了善意的谎言。这个谎言是假的,对父亲的爱是真的,作者也为了这份爱而感到开心。后两节,时间斗转星移,当“我”独享一份烤鳕鱼时,忽然想起不在的父亲。作者从吃鱼这个小的场景切入,避开“伟大的父爱”之类宏观命题,巧妙地将情感注入其中,对父亲的爱跃然纸上。这首诗没有写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进行隆重的抒情,而是通过一个日常片段写出了生活的日常情感,诗歌风格就像清蒸鱼,属于“冲淡”的类型。

李啸洋,笔名从安,1986年生,山西右玉人,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出版著作《时间赋格:中国电影中的劳动记忆》,诗集《花神的夜晚》(2021)。曾获《星星》诗刊年度大学生诗人奖(201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九届“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奖(2018)、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新诗“年度诗人奖(2019)、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2022)、“云时代·新工业诗歌奖·评论奖(2023)等。参加《诗刊》社第37届青春诗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


网友点评
郎也

   《归隐者的告白》这首诗,归隐者所告白的究竟是什么?恐怕不仅仅是静谧的午后,也并非闪着星星的夜晚。那面可以照进万物的明镜,我以为是一面心镜,是一种心境。归隐者怀着浪漫的情怀,追求自由的思想,其实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开辟了一片净土,在“花期老去的月季”里看见生命,在“起伏的绿色”里感受爱,在“陈年的硬币”上摸到时间……生活在如今这万事万物紧密联系的人类社会,如若真的撇下一切是非,拂袖离去,像古代的隐士一般,恐也未必妥切,毕竟现实的压力无法逃避,个人的责任亦不可推卸。可是无妨,诗人告诉我们,哪怕不是归隐者,也可以以归隐者的身份告白,哪怕不能做到“小舟从此逝”,也可以做到“心远地自偏”,正所谓大隐隐于市。

郎也,重庆万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大一学生。

编辑委员会

主编:金石开

栏目统筹:新宇

编委:

王夫刚  付  炜  年微漾  

迟  牧  金石开  罗 曼  

孤  城  符  力     

(按姓氏笔画数排序)

栏目说明

1. 《诗歌周刊》是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委会完全从文本质量出发,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一至两周内过万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选佳作汇编而成。

2.本栏目由本站官方主导,与广大网友投票参与的栏目区别明确,每期推荐诗作15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受邀专家独立撰写评语,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的审美标准,不受任何其它因素干扰。

3.由于轮值编辑每日审稿量大及其它原因,可能致使漏选部分优秀诗作,望不要受影响,而是继续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在保证个人审美的基础上,集体协商推荐。

5.编委会每期提名作品,邀请1位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如现有作品不能诱发特邀专家点评兴趣,则他可自行提名作品,报编委会同意后,撰写点评。

6.本栏目将会不断完善,欢迎留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醒

(1)点击橙红方格后的标题可阅读正文

(2)本栏目能适应手机阅读,只需将本栏目网址转发到手机,即可实现,并可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