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匆匆一生。我们很少追问
自己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
在人直立之前
其间漏掉的光阴
过于漫长,我们难已描述
在人体生命科学馆,静止和生长
通过一只只玻璃器皿与
一架架人体骨骼呈现。此刻
人类浸泡在玻璃瓶中
从胚胎开始,在一寸寸缓慢发育
然后来到人世,然后终老
肉身趁夜色逃遁
消失在一具具风干的骨骼里
我们看见生命,豁然
定格在每一个可能的瞬间
骨骼撑起人的形状,镂空的血管
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的颜色
及其流淌的复杂性。每一具标本
甚至每一个胚胎,都有
自己的秩序和停滞。我们迫不及待
站到骨与关节互动系统前,拥抱
行礼,然后挥手——
屏幕打开
所有的动作,都被自己的骨骼
赤裸裸地复述、赋形
这首诗具有独特的思考深度和艺术魅力。从主题上看,它以人体生命科学馆为切入点探讨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引发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思考,富有哲学意味;表达手法简洁而有张力,如“肉身趁夜色逃遁/消失在一具具风干的骨骼里”,形象描绘了生命的消逝。通过描写玻璃器皿中的胚胎、人体骨骼,将抽象的生命具象化,让读者直观感受生命的奥秘和复杂性。结构层次较为清晰,从对生命历程的宏观描述,到对标本、骨骼的细致观察,再到与骨与关节互动系统的互动,逐步深入,引导读者一同思考。但在某些表述上稍显晦涩或者直白,对于阅读的理解和诗意的呈现来说,不够自然和顺畅。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试图创新的诗,激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反思。
点评网友:徐永顺
经编委会评选,徐永顺(来自网页)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孤吾恩予(来自网页)、雷青山(来自网页)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
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首诗以对生命的追问开篇,引出人体生命科学馆中的景象,赋予生命以诗意思考。通过对玻璃器皿中人体标本和骨骼的描写,展现生命从胚胎发育到终老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脆弱。“肉身趁夜色逃遁/消失在一具具风干的骨骼里”,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无情消逝,而骨骼则成为生命过后的见证。“骨骼撑起人的形状,镂空的血管/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的颜色/及其流淌的复杂性”,将生命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予以结合,让读者对生命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作者站在骨与关节互动系统前,看到“屏幕打开/所有的动作,都被自己的骨骼/赤裸裸地复述、赋形”,通过现代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我认知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感染力。
点评网友:孤吾恩予
整首诗可以被视为一次生命旅程的隐喻。从胚胎孕育到生命成长,再到肉身的消逝和骨骼的留存,每个阶段都属于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看见生命,豁然/定格在每一个可能的瞬间”,意味着生命旅程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惜与铭记;而“我们迫不及待/站到骨与关节互动系统前,拥抱/行礼,然后挥手”,则象征人类面对生命终点时的坦然与接受,以及对生命旅程的眷恋、反思与告别。
点评网友:雷青山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安琪 邦吉梅朵 陈爱中 陈东彩 陈巨飞 陈贺达 陈东彩 陈希 陈培浩 陈丙杰 车前子 程继龙 蔡世平 草树 段维 杜鹏 冯雷 冯娜 傅元峰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郭点点 谷禾 胡彭 胡弦 敬文东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康宇辰 蓝野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李霞 刘波 刘爱红 刘君君 罗振亚 罗小凤 罗蕾 郎晓梅 练暑生马骁 苗霞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秦立彦 任毅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孙冬 佘晔 谭五昌 唐翰存 王士强 王海亮 王雷 王彻之 伍明春 吴昕孺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夏吟 星汉 谢超 杨墅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姚泉名 朱必松 张德明 张慧君张光昕 张金英 周瓒 周燕婷 周俊锋 周文博 邹建军 邹惟山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