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前夕,滴水湖当代诗歌创作沙龙活动在临港新片区举行。活动由南汇新城镇文化服务中心和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诗歌工作室共同主办。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城市诗歌工作室首席专家、诗人瑞箫担任策划主持。当代著名诗人、画家严力任本次诗歌创作沙龙活动总顾问。活动还邀请到了义海、王霆章、亚思明、冰释之、刘祥安、江弱水、祁国、严力、杨四平、张溪涧、陆渔、春野、铁舞、陶泥、梁晓明(按姓氏笔画排序)等知名诗学教授、作家、诗人、朗诵艺术家走进南汇新城,在滴水湖畔开展采风创作和理论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诗歌交流和学习氛围。
中秋佳节之际,受邀诗人、作家、学者在港城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围坐共赏江南景,共话年轻城。专家们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的诗性审美特质和江南文化的诗性唯美精神,充分肯定了历代至当代江南诗人为推动汉语诗歌发展贡献出的审美智慧,对如何用开放的情怀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独有的新江南诗意提出了理论思考。他们充分肯定了承接传统江南文明、优秀海派文化并不断创新,把诗歌创作、诗歌活动和诗歌传播作为整座城市发展灵魂的临港精神,专家们对年轻之城临港未来如何打造充满诗意和创意的国际化现代都市提出了诸多良好建议。
本次当代诗歌创作沙龙活动恰逢中秋佳节,浓厚的诗意氛围为这次活动投下月亮在人类历史里的持续光环。研讨活动后,诗人和诗学专家学者们还参加了朵云书院举办的诗歌创作交流分享活动,为热爱诗歌创作和朗诵的读者们带来了美好的诗歌盛宴。诗意江南,明月中秋,诗人们深深体验了临港这座未来新城万家团圆、共贺佳节的浓厚节日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充分感受到这个充满诗意和创意的国际化新兴都市的蓬勃生机与青春活力。
诗意江南,年轻之城,徜徉在美丽的滴水湖畔,诗人、诗学专家们在此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诗人们对江南的精神向往,本质上是对富裕江南诗意文化的向往,而诗意文化又促进了江南文明的领先进步。
——祁国《好在有江南——在上海临港“诗意江南”主题论坛的发言提纲》
硬邦邦不肯服输,喜欢站立潮头的样子,昂着头倔强的梗着脖子的风骨,却是江南内在的血液,是江南身体里的骨肉,是脱去了衣物、除掉所有包装后的另一种更真实可感的江南。
——梁晓明《江南的风雅与风骨》
艾青终于写出了《吴满有》——这似乎是一个江南诗人从芦笛到号角,从南方到旷野……的历程。
——刘祥安《现代江南诗人的北方眷念——从艾青、徐志摩等说起》
我们在谈论“诗意江南”“江南诗意”时,除了从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和文化学意义上去谈论它,更要从诗歌写作学意义上去谈,那就应该注意到当代汉诗如何从写作学层面去写出更好的“诗意江南”“江南诗意”。
——杨四平《新诗“段位”妙用与“江南诗意”的产生》
江南的文学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在现代诗坛,有许多诗人以“江南”为主题创作了优秀的作品,不同的诗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江南的风情、韵味和文化内涵。
——铁舞《诗意江南:古往今来与未来新象》
现代诗最难的莫过于去重新发现一片早已被古人写尽的江南风景。对于现代人来说,旧日风景早已无从抵达,而今天的风景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它是语言,是图画,是内心引燃的激情与想象力,其嬗变本身就折射出人类社会的现代演绎。
——亚思明《诗意江南与现代自我》
尽管我们如今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已经与工业及高科技之前的江南意境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是它的文化基因依然会时常涌现,当你临时去一下江南的某处……
——严力《说起江南》
盛唐过后,诗坛分为两大群体,即以两京为中心的诗人,和以吴越为中心的诗人。这是南北两分的时期,这种对立与互补的格局,延续了一千两百多年。
——江弱水《千年变局中不变的江南》
诗人,至少在精神上注定是孤独的。他必须独自构建一个完整的宫殿,在其中,他既是国王又是仆人。他的宫殿不能以卖门票为目的。
——王霆章《镜子里的陌生人》创作谈
“江南性”文明南移之后中国古典诗歌最为灿烂迷人的部分;反过来说,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江南性”抽离,中国古典诗歌便是一堆死气沉沉的文字的瓦砾。
——义海《说不完的“江南性”》
在江南遍地有诗,其不仅体验在风景自然、大好河山中,更多的是生活工作的相遇。
——春野《江南有诗》
我现在生活在浙江的天台山,经常爬山,看水,我写过关于山水的句子:“上坡就出汗,仿佛一座山的气息渗透到了我的背面!天落下的雨丝,就像湖面生长的汗毛!”
——陶泥《山不知道我来看她》
融合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用开放的情怀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独有的诗意,年轻之城诗歌之城未来新城临港将是最具诗意的现代创意都市。
——瑞箫《说不尽的江南诗意》
“年轻之城”应该是对前面“诗意江南”的对立和反叛。因为中国有古代历史的地方太多了,再谈历史已成为当今中国现代化的一种包袱。我认为海派讲兼容并蓄中西合璧都不对,真正的海派就是反客为主。临港一是国际的定位,二是创新的,第三是科技的,这些都是多维的用词和思维,是强调未来的而不仅是继承“江南诗意”。
——陆渔《再谈“年轻之城”》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凯发娱乐亚洲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北京市 . 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