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品】一首好诗是如何与读者产生共鸣-凯发娱乐亚洲

【当代诗品】一首好诗是如何与读者产生共鸣

作者:刘树亮、郭顺敏等   2024年08月29日 09:57  中国诗歌网    3916   

微信图片_20210917134211






一座城,数首诗


本期评论:于志亮冯恩科冯金宝李宝翠李维东苏良进邹国庆单宝海、陈万坤

本期诗人:刘树亮郭顺敏庄兰香祁汝平、窦在章、张怀国范旭梅徐建华、高雁飞、王殿永、 潘洪信

查济印象(通韵)

刘树亮

聆听溪水奏琴弦,舒缓柔和催我眠。

梦晚文心如此静,司晨信使几回喧。

霞光万丈浑无碍,徽舍千间别有天。

何故归来贪看景,原来镜底绿生烟。

【李维东评】:

这首诗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诗人描绘了一个清静、享受、赞美的意境。

首联,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聆听享受着溪水演奏的“琴弦之美”,在如此“清净”的纯自然氛围中入眠,确是人生一大享受,更何况是诗人的享受。这份体验在浮躁的尘世中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

颔联,诗人感叹自己夜梦中也是“文心如此静”,通过描写享受安静的睡眠,写此处宁静之美,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诗意美感,又以“司晨”报晓几回了,“睡眠”才肯醒来,描述这里令人心情平和舒畅。

颈联,诗人醒来后,既是窗外霞光万丈,也没妨碍诗人自甘沉醉于这片清静、静美的环境中,“徽舍”建筑特色是颇有名声的,在这里体悟、享受这些古色古香的景色,可谓是“别有洞天”之美。

结联,诗人以设问的手法,“何故归来贪看景”,以诗人对此情的“贪心”来表达一份贪恋、迷恋之情,同时也是赞叹这里景色别致宜人,“原来镜底绿生烟”,只缘这里溪水潺潺,绿意袅袅,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以聆听溪水“演奏”开篇,以“镜底绿生烟”收笔,首尾呼应,可听、可观、可赏,使得查济印象唯美灵气,令人向往。


题石门坊红叶

郭顺敏

嫁娶云间十月楼,花堂喜语却含羞。

秋阳酩酊千年醉,忘取山妻红盖头。

邹国庆评】:

此诗以红叶为引,巧妙地借景抒情,将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愫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充满温情与想象的空间。下面是对该诗的几点诗评:

1.意象新颖,寓意深远诗开篇即以“嫁娶云间十月楼”起兴,将红叶满山的石门坊,夸张地比喻为金秋十月一场盛大的云中婚礼,不仅描绘出红叶在秋日晴空下的夺目景象,更赋予其喜庆与神秘的氛围。这种比喻新颖别致,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与人间的喜庆之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2.情感细腻,含蓄蕴藉。“花堂喜语却含羞”一句,通过“喜语”与“含羞”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新娘在婚礼上的复杂心态,同时也映射出红叶虽美却略带羞涩的特质。这种情感表达细腻入微,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温馨而含蓄的情感共鸣。

3.夸张与想象,增强艺术效果。“秋阳酩酊千年醉”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秋阳的温暖与红叶的艳丽相结合,形容得仿佛千年佳酿般令人沉醉。这种超越现实的想象,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4.结尾巧妙,余味悠长。“忘取山妻红盖头”一句,以“忘取”二字收尾,既是对前面“嫁娶”场景的延续和呼应,又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里的“山妻”就是石门峰,这是一种拟人化手法;而“红盖头”则是漫山遍野、火红欲燃的石门坊红叶,这是对红叶之美的一种形象生动、夸张浪漫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景是如此迷人,以至于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繁琐与束缚,只想沉浸在这份纯粹的美好之中。

5.综评。总的来说《题石门坊红叶》一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感人的艺术世界。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间情感的深刻体悟,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想象奇特的佳作。诗人通过对红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更寄寓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蕴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吟诵。


自怡园雨后观荷偶得(通韵)

郭顺敏

圆圆叶上滚珍珠,一缕清香淡若无。

为与阳光生死恋,晶莹不改到根枯。

单宝海评】:

一首好诗能够迅速抓住人的思想,震动人的心灵,让读者与其产生共鸣。就比如郭会长的这一首《自怡园雨后观荷偶得(通韵)》就是这样。

那若有若无的清香最能够让人沉醉,也更能够勾起人们寻找源头的欲望。你看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晶莹剔透的“珍珠”,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向往。向往阳光,向往被温暖包围的关爱。所以,那香味是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幸福的味道啊!

这首诗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借物喻人,为了情怀,我自晶莹。“晶莹”这两个字用的好啊,无尘无垢,无私坦荡。这是忠贞不渝,是阳光向善,是洁身自爱; 即使面对风霜雨雪,也依然要坚守承诺,不离不弃,不改初衷。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

我觉得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没有波澜壮阔的豪迈,没有华丽的词藻晦涩难懂的句式,读来却醇厚如酒,让人沉醉。

诗意即人心也,愿与诸君品之勉之!


夏日有作

庄兰香

尘劳迥异各人生,幸有诗书入眼明。

木叶合心撑绿伞,荷枝提笔写空灵。

看花开似玲珑盏,听露均分玉液盅。

领取而今之赏赐,夜来对月说曾经。

陈万坤评】:

庄老师这首律,诗情画意,借景抒情,用夏天之景表达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不经意间体现出理想之远大,文才之雄厚。淋漓尽致的发挥。让人有千丝万缕的回味。

首联“尘劳迥异各人生,幸有诗书入眼明。”

主题鲜明。纷繁世界,忙碌人生。但并没有影响到诗人对诗书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充分表现出诗者情怀。

颔联:“木叶合心撑绿伞,荷枝提笔写空灵。”

夏日之景的浓缩,大千世界万物缤纷,美不胜收。作者以点带面,用词考究,“木叶”双关词,巧妙的用在本律则体现夏日树木葱茏绿叶密集。正所谓:“绿荫杨柳密,一望尽葱茏”。

“荷枝提笔向天空”一句,一幅绝美荷塘之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一枝枝荷苞,生机勃勃,刺向天空引人入胜。它象征着生活的蒸蒸日上,事业的兴旺发达。

颈联:“看花开似玲珑盏,听露均分玉液盅。”。让人陶醉。正是藕花雨露两相宜,推杯问盏摇露倾。一笔见底,写出诗者浪漫的情怀。尽现文才。手法独到。

尾联:“领取而今之赏赐,夜来对月说曾经。”通过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之品行。“领趣,赏赐”每每透出知恩,善良之心。“夜来对月说曾经”,多么娴雅与丝纹。

总上所述,这首《夏日有作》是一首好律,值得学习与推送!


久旱听雨兴吟

祁汝平

醒梦轻雷三两声,推窗珠雨奏和鸣。

纵然夜暗难凝望,恍见田园禾翠青。

苏良进评】:

祁老师的绝句《久旱听雨兴吟》语言凝练、生动活泼,描绘出了一幅初夏久旱之时的晚上,被雷雨惊醒,转而高兴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没有直写高兴的心情,但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对雨的渴望和喜悦心情。语言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正在睡梦中,忽然被突如其来的三两个雷声惊醒了,下了床推开窗户只见珠子般大的雨滴落下来,奏出一首优美欢快的鸣曲。虽然夜色黑暗难以凝望和欣赏潺潺的雨水,但恍惚之间,好像看到了田园里的禾苗兴奋地喝着雨水,生长旺盛、青翠欲滴。”诗人在“推窗珠雨奏和鸣”一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进一步使绝句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了语言美。纵观全诗可以看出,诗人关心庄稼的生长,其实是关心农民、关心社会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使绝句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暮春咏

窦在章

缤纷杏雨化春泥,国色牡丹蕾满枝。

阵阵莺啼鸣翠柳,翩翩蝶舞绕清池。

山高总有多条路,花好难逾百日期。

漫步林边寻雅韵,绿肥红瘦最心怡。

于志亮评】:

春花秋月,冬梅夏荷,四季景象荣枯兴替,自会引起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伤春悲秋,更是成为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文学现象。《暮春咏》一诗,善于抓住当下时节典型景物,善于从景物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提炼升华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首联写景,杏花春雨,落英缤纷,“化春泥”下语极妙,既化用了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味,让这“缤纷杏雨”平添了化育之功,也写出了时节更迭,景象更替,并让下句的“牡丹蕾满枝”有了因果的依凭。颔联景象继续铺开,从视听多角度写景,“翠柳”有了“阵阵莺啼”,“清池”有了“翩翩蝶舞”,色彩艳丽,动感十足,虽是暮春,但景象明丽,气象勃然。转句由景悟理,花期固短,但盛景更迭;山高路阻,终有径登顶,何须伤感于杏花成泥,青春渐去?尾联以林边漫步寻雅,醉心“绿肥红瘦”艺术地总结了美在身边,要善于发现的道理,与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曰,惟至诚方能尽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春泥护花,自是化育之功,而作者由景悟理,以诗歌之,也可以说是赞天地之化育了。


画堂春·梧桐树下做红楼

张怀国

长堤风煦柳丝柔,一江碧水悠悠。草疏沙暖戏鸳俦,好个风流。   犹记那年春日,月光倩影溪头。梧桐树下做红楼,人醉花羞。

苏良进评】:

梧桐树,高大挺拔,根深叶茂,多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古代诗词意象中梧桐多与爱情、离别等相关,寄托诗人的爱情或愁绪等。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如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两首词中都借用梧桐为意象描写爱情的离别,不同的是,张老师用梧桐、鸳俦等意象回忆了当年美好的爱情。

词的上阙描写了一个优美的风景,和煦的暖风吹过长堤,柔软的柳丝飘荡,碧绿清澈的河水缓慢流淌。青草稀疏、沙滩温暖,鸳鸯情侣在河里戏水,好一个宜人的风光。下阕回忆往事,抒发当年爱情的美好。回想起那年的春日时节,月光下,美丽的倩影倒映溪头。一对恋人相依相偎,散步溪边,令人陶醉。

这首词运用景物、神态、动作等描写,语言生动通俗、风格明快,有李易安早年《点绛唇》之风格,不失为一首上乘佳作。


游马耳山

范旭梅

漫步槐林已忘归,无边花气袭人衣。

一条山路飘如带,没入青青出四围。

【冯金宝评】:

绝句,看起来“易”,实则“难”。这个“易”,对于绝句来说,篇幅短小,于初学者,相比律诗而言,字数少,又没有对仗的的“牵绊”,往往更容易上手;而这个“难”,是出彩难。正是因为字数少的缘故,要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难。然,拜读完范老师这首《游马耳山》,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作品。

为什么说范老师这首小绝好呢?我们来细细品读。

首先,整首诗好似一幅富有动态的画面,而且带入感非常强,读完之后,会不知不觉间,让读者进入到范老师所描绘的画面里——五月时节,郁郁葱葱的马耳山之上,茂密的槐林,槐花正恣意盛开,散发出扑鼻的香气,范老师忘情的漫步槐林。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仿佛一条飘带,出没于苍翠之间……

其次,小诗层次感强,空间上有变化。我们看一联“漫步槐林已忘归,无边花气袭人衣”,如果前两句是作者“短焦特写”的话,那么二联“一条山路飘如带,没入青青出四围”,更像“长焦写意”,作者的镜头一下拉开,整幅画面映入眼帘。小诗一下子从第一联的“此间”,跳到了第二联的“彼间”,空间次第之感,跃然字间。

再看一看范老师的章法、句法、字法及修辞手法等。这首小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诗题为《游马耳山》,首句“漫步槐林已忘归”,“扣题”的同时,又点出了游览的地点和心情。范老师起头的这个首句,不觉间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忘归”啊?二句“无边花气袭人衣”便是交代,是“无边的花气”让人心神愉悦,产生流连。我们看小诗的前两句,是不是和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有异曲同工呢?叶老师小诗的前二句顺序应该是“小扣柴扉久不开,应怜屐齿印苍苔”。诗人到达园门前,‌轻敲柴门却长时间无人应答,‌这种情境直接引发了诗人的猜想,‌可能是园主人担心游客的木屐踩坏园中的青苔而不愿开门,‌这样的表达也许更符合逻辑顺序。而范老师的前两句的表达顺序是不是“无边花气袭人衣,漫步槐林已忘归”呢?是槐林中的无边花气才导致了范老师“已忘归”呢?这种句法上的变化,是不是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绪呢?二句的“袭”字炼的好,让这里的“花气”由被动转为主动之感,又具有了拟人化。就“起”“承”而言,二句这个“袭”字,是对首句“无边花气”最好的说明,这个“袭”字,让无边的花气扑面而来。这便是对首句最好的承接,这便是铺陈勾连。转句“一条山路飘如带”,范老师用一个巧妙比喻做了转句。这个“飘”字,让转句有了动态的美感。我们总说转句要“转而不断”,范老师的转句从一联画面里“跳出来”的同时,又与第一句“漫步”紧紧相承,漫步在哪里?漫步在山路,这就是联系,这就是转而不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结句“没入青青出四围”,好看,个人感觉也是整诗最出彩的句子,使整首诗一下子有了味道。

最后,提到建议,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诗题《游马耳山》,改为《五月游马耳山》,或者《暮春游马耳山》,在诗题中交代一下时间,做个铺陈,是不是与诗中的槐花时节更为相称呢?


大暑

徐建华

暑热噪鸣蝉,偷凉碧水湾。

红蕖怜汝意,遮伞好休闲。

【于志亮评】: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认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且不论其偏颇与否,而诗有别趣,却也是诗歌难得的艺术效果。《大暑》一诗,以“鸣蝉”“红蕖”入诗,得自然天真之趣,读来饶有兴味。大暑,热之至也,正如唐代诗人王毂所作,“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而《大暑》一诗没有从大处着笔描写暑热,以蝉噪暑热起句,形声兼具,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暑热难当,兼以蝉声聒噪,倍增其热。“偷凉碧水湾”一句极妙,碧水湾的出现,让首句渲染的暑热顿生丝丝凉意,颇得跌宕之势。一个“偷”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极其传神地勾画出了蝉的情态,活灵活现,别有趣味。“红蕖怜汝意,遮伞好休闲”中的“汝”的称谓,似是与鸣蝉的对话与回应:红蕖对你怜爱有加,张开伞盖为你遮出一片清凉,暑热之中,碧水之上,伞盖之下,你好休闲啊。红蕖碧水,鸣蝉伞盖,在这赤日之下,好一幅明艳动人的图画!诗中有画,读诗如同赏画,有景,有情,有趣。在暑热的天气中,赏读此诗,也平添丝丝怡人的凉意。

不足之处是首句的“噪”与“鸣”,语意重复,影响了句意的丰满和意境营造。如评论不当,还望指正。


高雁飞

谁家翡翠堆满塘?摇曳生姿碧玉光。

仙女心高昂素面,华妃气傲炫红妆。

偷来洪绶丹青笔,借得敦颐锦绣章。

刮肚搜肠翻字典,形容不出此清香。

冯恩科评】: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以荷为主题,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荷塘盛开时的盛景。借景抒情,实在是一首好诗。

作者开篇浓墨重彩,景物迭出。“谁家翡翠堆满塘?摇曳生姿碧玉光”,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一问一答,直接勾画出荷塘盛夏一片青翠碧绿,无边无际的壮观景象,虚实相生为下一句“仙女心高昂素面,华妃气傲炫红妆”,登场铺垫了背景。作者别出心裁又用细描工笔将荷花的卓越风姿以拟人的笔墨巧妙地把读者引进了一个新奇隽永的艺术世界。诗情画意,无尽风情。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偷来洪绶丹青笔,借得敦颐锦绣章”,诗人睹影知竿,借古喻今,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一“偷”一“借”,适当点染,这点睛之笔虽未写景,却用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荷花承载历史文化的厚重,颇有韵味。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直抒情怀,“刮肚搜肠翻字典,形容不出此清香”,层层递进,升华了主题。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气质特点,感受到了诗人对荷花的热爱。结尾疏密交融,顿挫有序,巧妙地把赏景的情感与景物柔和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作者写荷,全诗没有一字写荷,却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及拟人手法,素面红妆细腻地做了渲染,写得十分传神,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洪绶一一陈洪绶(号老莲)明末画家,以花鸟画为主,擅画荷。

敦颐一一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双调 •雁儿落带得胜令】闲人闲趣(通韵)

王殿永

朝霞与晚晖,都惹咱们醉。云台猜燕语,弥水尝魚味。【带】就地画枝梅,随手弄蔷薇。无意寻佳句,但图香韵菲。肉一碗酒三杯,有曲陪咱睡;杂粮亲炊,怕啥腰变肥?

【李宝翠简评】:

当年苏轼政治上受排挤被贬,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与解脱,自称闲人。其实是一种无奈与自嘲。今天王老师也自称闲人,此“闲人”可不是如苏轼般被逼成“闲”,更不是游手好闲之人,而是具有闲情逸致的人,是真正抛开物欲的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闲”而自豪。有悠闲的心情必有安逸的兴趣,不信,咱就看王老师的小令《闲人闲趣》。

闲人放眼山河“猜燕语,尝鱼味”,“就地画枝梅,随手弄蔷薇”语言清新,富有诗意。然后曲风一转由状物抒情,转为人事活动。“肉一碗酒三杯,有曲陪咱睡”,潇洒自在又带诙谐,颇有魏晋风度,没有足够的闲情逸致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也恰到好处点明中心。

整首小令对仗句的运用使语句整齐匀称,节奏鲜明,给小令增加不少美感,不失为一篇佳作。


青云湖之夜

潘洪信

碧水浮香接远天,花含新雨月含烟。

一湖荷梦醒来早,直叫高风不肯眠。

【单宝海评】:

一首好诗,当有自己的意境,或波澜壮阔大气磅礴,或质朴内敛清新淡雅。细品潘老师的这首七绝,清丽脱俗,耐人寻味。

[碧水浮香接远天]起句就有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向读者扑面而来: 一汪碧水连接着天际,水天一色,暗香浮动。哪里来的香气呢?因为有花。[花含新雨月含烟]如烟似幻朦朦胧胧的月色,在雨过天晴的夜里,笼罩着满湖的荷花,彷如梦境,又如仙境,引人入胜。一个“含”字,既有动态又有静态,动静相宜承上启下,不声不响地就给这首小诗注入了灵魂。

[一湖荷梦醒来早]此句“醒”之一字用的非常好。一字就把时间给交代的明明白白的,那一湖青荷从新雨初霁的夜梦里醒来,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如此美景就连风也流连忘返不肯睡去。[直叫高风不肯眠]结句更把风拟人化,赋予了她欣赏美的精神。风都醉了,况人乎?

现代诗词,好的作品不少,但佳作难得。此,就是那难得中的一首!





编辑:邢建建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欢迎 评论

诗人热力榜

诗歌热力榜

诗讯热力榜

诗人活跃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