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icu床前说到我的名字
我开始清醒
随着进进出出的医护的脚步
同时又感到一丝陌生
因为我的血管里
流淌着不知名姓的献血者的血液
而我心脏的大部分
已被更换,似乎变得更加新鲜
当我再次听到我的名字
是妻子接我出院时
医护人员核对身份
那声音好像来自遥远的地方
此后,我籍籍无闻
窗外的鸟鸣将确认我身处何处
点评
苏珊·桑塔格曾敏锐地洞察到疾病之于人类的普遍存在性。她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生老病死是文学的恒常主题。而在当代汉语诗歌中,直面个体病痛,把这一主题写得系统而深入,从而建构起一种整体性的范例,似乎不算多。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我想到了一些女性诗人的作品,或许亦跟女性的天然敏感有关,她们更容易通过身体这一身份/载体去感知世界。
这首《重生》,也是关于疾病的诗,它之所以值得注意,不只是因为作者贴切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因为他抓住了隐藏在个体感受中的“共性”因子,让个人经验有效地扩大、上升为共属经验;让没有经历过这一手术的人,阅读这首诗时也会理解其中意味。这种“抓住”,就是诗的能力。诗的传播,就是要在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搭建桥梁,既要生动地展现个体性,又要通过个体性彰显可感、可触、可共鸣、可沟通的共性。
在具体的书写中,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诗的段落划分颇为讲究,每一段既是一个叙事单元,又是一个意义单元。从“开始清醒”到“感到一丝陌生”,再到“变得更加新鲜”“再次听到我的名字”,“我”的治疗在推进,心情在发生变化,对身体和人的理解也在转变。最妙的是尾段,“我”的身体被医治好了,却依然“籍籍无闻”,只有“窗外的鸟鸣将确认我身处何处”。
✦特邀点评:杨碧薇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安琪 邦吉梅朵 陈爱中 陈东彩 陈巨飞 陈贺达 陈东彩 陈希 陈培浩 陈丙杰 车前子 程继龙 蔡世平 草树 段维 杜鹏 冯雷 冯娜 傅元峰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郭点点 谷禾 胡彭 胡弦 敬文东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康宇辰 蓝野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李霞 刘波 刘爱红 刘君君 罗振亚 罗小凤 罗蕾 郎晓梅 练暑生马骁 苗霞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秦立彦 任毅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孙冬 佘晔 谭五昌 唐翰存 王士强 王海亮 王雷 王彻之 伍明春 吴昕孺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夏吟 星汉 谢超 徐兆寿 许陈颖 杨墅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姚泉名 易飞 朱必松 张德明 张慧君张光昕 张金英 周瓒 周燕婷 周俊锋 周文博 邹建军 邹惟山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