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趣与味-凯发娱乐亚洲
诗人
诗歌
诗讯
欢迎
栏目
欢迎
诗歌
每日好诗
名家新作
旧体诗
电子诗集
排行
诗歌周刊
每日精选
汉诗英译
编辑推荐
诗人
名家
驻站
专栏
头条诗人
诗星
脸谱
访谈
诗词之星
诗讯
活动
征文
图片
出版
专题
视频
诗学
观点
诗理论
课堂
批评家
期刊
书画
每日好诗
旧体诗
电子诗集
诗歌周刊
名家新作
编辑推荐
每日精选
诗讯
名家
诗星
驻站
脸谱
专栏
访谈
头条诗人
诗词之星
汉诗英译
诗学
图片
视频
活动
出版
专题
征文
期刊
书画
排行
诗歌
每日好诗
名家新作
旧体诗
电子诗集
排行
诗歌周刊
每日精选
汉诗英译
编辑推荐
诗人
名家
驻站
专栏
头条诗人
诗星
脸谱
访谈
诗词之星
诗讯
活动
征文
图片
出版
专题
视频
诗学
观点
诗理论
课堂
批评家
期刊
书画
凯发娱乐亚洲
/
诗讯
/
个人资讯
/
诗评
凯发娱乐亚洲
/
诗讯
/
个人资讯
/
诗评
诗性的趣与味
作者:捍士 2024年06月26日 10:30
0
定义
人类所创造或发现的诗性,都有过程与欣赏的结合。“欣赏”无休止地伴随诗性的始终;“过程”参与和陪伴着诗性的某一阶段。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经过安徒生的观察和提取——最终形成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成品。观察就是他的兴趣,提取也是,都属于过程;成品便是味道,也是前面说的欣赏。欣赏后,人们要有所作为或进行再度创作,就是诗性在发挥着巨大作用——过程与欣赏一起组成了诗性。这个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悲悯和良知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诗性。如果把以前的欧洲社会与当代的欧洲社会相比,那便有着巨大的进步或成功,其中就有安徒生的伟大与贡献。诗性便也等同于人性的光辉……
任何一篇久久触动人心的作品,必然能使人异于平常感知到的鲜活脉搏与呼吸之气。诗性不单纯是要一个最好的结果,它还要最好的过程与动机——所以,我们人类社会如果方方面面又有流失或放弃诗性,便是选择失去人性、失去为人的快乐与所有趣味……这将是非常愚蠢至极的决定。
诗性无处不在
对于很小的儿童来讲,他们的快乐很简单,哪怕是用泥巴捏出一个物品也能开心很久。社会也在发展变化,对于已经有真玩具的小孩,相比还是只有泥巴造型的儿童来讲,显然是能获得真玩具会更开心,玩得也更显真实——比如玩具车、遥控飞机等。但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讲“那都是哄小孩子玩的”,他们需要真实的汽车、飞机,才会感到有用或者高兴;但对于已经有豪车、私人飞机的人来说呢,又有更高的追求或反而想要玩泥巴时才有的快乐与纯真……以诗歌创作者们为例,每次写出来的诗歌,就有泥巴类的,也有玩具类的,大多数人也有自在其中沉醉不已。虽然那些大多数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但是心里的诗意是真实的,如果能单纯的快乐就好;也有的人为此找了许多不进步的理由与借口,甚至走上歪门邪道。童心是可以保持的,但是童年不会一直在,所以诗歌创作也是要一直不断进步,否则,几年甚至几十年下来,捏出的泥巴还是那些模样,意义何在?思考何在?良性的诗歌创作应该是不断把泥巴玩成瓷器、茶壶等,能永久保留或珍藏的物件,最初的泥巴造型留一两个做纪念就好,去除更多无意义的写作或虚假操作,你的付出和诗性才会体现出来。
一个人一辈子,通常能有三五首诗被人记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许多不佳的习作、甚至庸作,也没有必要当大作、当回事,还为此去大费周章和绞尽脑汁强行让人欣赏、重视等,显然就更没有必要,因为文学与艺术的创作本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我们存在的世界也是不断更新的,所以,那些不正的动机和过程都是反诗性的,又如何能成为诗性?只会让人更为鄙夷。
诗性的把握是方方面面,所以它无处不在。用一个字打比方,每个字和词本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比如“山”,在通常用的五号字体里它最多就插孔那么大,写在纸上,最大也就纸那么大…创作来讲,如何把“山”单独凸显出来是体现诗性的一个方面,如何把山连成山峦又是一种思路和效果,还有如何变成高原呢?甚至一块大洲等呢?这都是一些不同的立意选择;如何丰富里面的内容,又是不一样的审美和风格……如果我们写完一首诗,一个个字和词没有很好的在我们手上连成句子与佳篇,就是失败的一次诗意建构,延伸到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上也是,如果不考虑诗意的去做,就不会有诗性。
诗有诗的语言,“自己”如何判断她到底是瓷器还是玻璃,需要我们真的认识或见过瓷器与玻璃,知道它们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是其一;其二就是哪种瓷器才是珍贵的珍品,这需要自己不断投身瓷器事业中,以最近的距离亲身感受,不断地分辨和掌握各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哪些差别会从而导致其成品可能发生的何种变次,能知道这件作品变好和变坏的原因,就能在过程中不断自查与自纠,最后养成了好的习惯和能力,烧什么就成什么,便是“炉火纯青”。
创作里的“趣”
“趣”不仅是意义,还是动力的源泉,所以“趣”很是关键。如果我们没有写时,对“它”很想写,也是“趣“,但是真的写时发现没有那么的强烈和有了不太想写下去的想法…八成便是所做和所想出现了偏差与矛盾,甚至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是遇到了功夫不够的难处……越想越急也越坏的时候越要放慢下来,毕竟诗性也是讲求恰到好处、不急不躁的——自我修正也是趣味的一部分;迎难而上的挑战也是趣味的一种体现;各种尝试和体验也是趣味要的一种新鲜感;用心的发现与分享也是一份趣味的收获及赠予;强烈的反感及批判也是一颗有趣的灵魂;等等。 我前面说趣味的“趣”是诗性的过程,因为兴趣是阶段性的,比如他在玩泥巴时,突然不想玩了,他觉得自己长大了,那他可能就不会再玩泥巴了,而是改成了玩别的东西,所以我也进而又说“欣赏”,也就是“味”——无休止地伴随诗性的始终。趣会变,但是他要的那个味不会,所以诗性具有永久性,也所以大家都喜欢与追求着诗性。
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例子,如果再度创作是某某的“趣”,那如何创作会更显诗性,就是个值得深入好奇的“趣”!一万个罗贯中会根据《三国志》再度创作出一万本不同的《三国演义》,所以一万个人写同样已经存在过的题材,如何鹤立鸡群,也是创作者心中的趣,这个“趣”一定要有意识和强化给我们的作者及读者,因为重复或类同的东西可能太多了,也甚至到了你所想的、所看的、想写的,都有人想过、看过、写过,“搞得你好像已无东西可想、可看、可写”?也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是最先写的,不知道远方的某某已经早写过了,可能刚好他没有看到过而已——这些事情很多。避免重复,再度创作也是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及眼光。我可能会首先排除如“卖火柴的小男孩”、“卖打火机的小女孩”等类似差强人意照搬的想法,这不是再度创意,第一个只是性别不同,而且换了性别也会减损只有小女孩卖火柴才能体现的一些特征和特质,这个换性别思路下,相比男孩更宜擦皮鞋卖香烟等;第二个的“道具”和第一个相比更显得失去诗意——
“火柴”的诗意在于擦燃,需要借助另一物划拉一下才会点燃……如果是火柴盒装着的则还需要先拉开火柴盒、取出火柴、合上火柴盒、刮燃,相比打火机一按就燃,则做不到和体现不出这个过程中间的一些隐含意味与可以丰富的象征等。再度创作的内容上我也更倾向于——已经可以给小女孩写上一个美好一生下去的过程与结局。如:她遇到了一个住山上陪父亲下来卖柴需要买火柴的小男孩,他用父亲卖柴而得的收入全部买了她的火柴,剩下的钱还给她买了一双合脚的鞋,虽然他费了一些心思才求得父亲的帮助和老板的同情,但是他也第一次坚持到救了一个人,他的父亲和卖鞋的老板也最终被他的善良所感动和欣慰,小女孩也和他开始有了互帮互助的往来……他们也是那个世界最后仅存的希望!成年后,他们越来越有能力和担当,也帮助和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与现状,他们自己也因最初就有的大爱之心而走在了一起,从青梅竹马到恋人、夫妻……过上了该过的生活。
作品里的“趣”,特别是诗歌,还应该借此也说一下自己的一点观感,诗歌也是最讲求脉络的,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天气里出门,穿着一双特别的大鞋,也有她不一样的脚印,是可以寻觅到她的踪影的。如果诗歌中少了类似的踪迹和纹理,便是凭空想象或捏造的分行……对方能发现与找到,固然是二者间都能感受到那份“趣”和喜。我自己的诗歌也是最近才发现“我写得相对较好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的‘路’在里面,总是在路上,或者有‘路’的参与我好像才能写好……”类似这样情况的诗人也有很多,他们的诗里可能常出现“一”,可能出现“风”,可能出现“雪雨阴晴云”等;也有要出现哲理句的,还有要少不了某个人称或物件的,地名的等等。这些情况中间也有用多了,会出现偶尔或者一直用烂的情况……每个人喜欢的兴趣点不同,但总有人的那些个兴趣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与认可,这本身也是最大的趣。“趣”便不再过多延伸。
品“味”
“味”是无休止伴随诗性始终的“欣赏”,也就是即使喜欢的味道或方向会变,但是每个人的那份“追求”之心不会变,总会有一个理想的想法等伴随自身。换种解释说,它是一种长留内心的感受。“感受”是“有无生命活动的重要凭据”;感受有大有小,也有无;例如某某写的东西让我很无感,而谁谁谁写的东西却给我终身难忘的震撼——所以,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程度彼此交换着感受,能给人印象很深的作品或时刻,就是他记下的超强感受比常人深刻,甚至比别人多,他才能变换为自己所用。因此,“我”虽然记忆力不好,也记不住许多具体的东西,但是我记住了那最重要的“感受”,就够了!
这便是味。它很重要,如同吃过那个好吃的东西,至今依然记得,虽然我可能不知道吃的东西叫什么了,或者无法形容那种味道了,但是它仍旧坚韧的存在我心。同样的东西,可能再也没有那个味道让我如此难以忘怀了!
让我难以忘怀的作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味,就是无趣与平常生活下诞生出来的最大的趣味与人生态度,画面感与心境等等都很美。被人们淘洗下来的一些经典作品,也给我巨大的冲击,包括国外但丁的《神曲》,雨果《悲惨世界》,梭罗的《瓦尔登湖》,尼采、泰戈尔等等。关于近几十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人的诗歌,虽然也都很不错,但总体感受或印象上,似乎总还差那么两分就要有的满足之感,但我相信自己的感受,①如同认同罗伯特•佛罗斯特的话“读者在一首好诗撞击他心灵的一瞬间,便可断定他已受到了永恒的创伤——他永远都没法治愈那种创伤。就是说,诗之永恒犹如爱之永恒,可以在倾刻间被感知,无需等待时间的检验。真正的好诗……是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把它忘掉的诗。”②《雪雨阴晴云(雨·淳本篇)》:“喜欢一个人的诗,最少要超过一年时间,及至少两首,我才觉得是有真心喜爱及真实共鸣的。从看到过她的诗歌开始,默默在心里回响淳本的诗歌至少有两年,远远高于两首,她的大多数诗歌我都喜欢。”我面对一首诗歌,二者会占其一。
当下国内有些诗人的诗歌与句子给我感受就很满足,除了之前评读或赏析过的少数诗人或作品外——他们多数人的作品都在越写越好,既有篇也有句,还有想象力及其它内涵,也越来越摆脱不掉的喜欢,有男诗人、女诗人,男画家、男作家,男教授、女教授等;也有正在变得更为优秀的诗人和作品,我也有学习和阅读。
我读和结识的诗人不多,一是不想花费太多时间与人打交道,二是除非刚好机缘巧合结识并喜欢其作品与为人,喜欢其作品是我会持续喜欢他(她)的最主要原因,其它方面都是次要原因,如果还能很好交流与相处就更好,即使对方不喜欢我及我的作品也都没有关系,我喜欢他们的作品或为人就行……
“味”有无数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性,万物也有万物不同的特性,甚至一把豆子都可以做出许多种美味佳肴……所以品尝世界的味,我们永远品尝不完,这是我们的幸运与幸福之处;不幸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很多原本的“味”都变了、被破坏了,如同转基因,如同移植来的“装饰”,如同化肥、饲料……这个剂那个剂,很多不仅对我们的感官造成了伤害,还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在这种大多数人失去“味蕾”的情况下,人类该何为?过程该怎么做?“味道”该如何重新发现与建立?如何救赎或成就我们当下的更大诗意?等等,当注意到了突破口,便仍然会有人大有可为……例如“你唤醒了更多人的梦”,“你帮助排遣了大多数人的无助”,“你重新营造出了诗性的氛围”……
总之,“诗性、趣与味”他们一直都在,这是更为事实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出力,还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刚好击中!
2023.2.1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上一篇
:
对我所发布的《海》文心一言的点评
下一篇
:
青山评《寻“隐”者不遇》
{addtime}
网友:{adduser}
{content}
欢迎
评论
|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诗人热力榜
日榜
周榜
月榜
总榜
诗歌热力榜
日榜
周榜
月榜
总榜
诗讯热力榜
日榜
周榜
月榜
总榜
诗人活跃榜
日榜
周榜
月榜
总榜
网站地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