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诗旨三重奏:观照世相、书写乡愁与镌刻时光
彭志
当在喧闹的街市踽踽独行时,当任性仰躺在泛绿麦苗上时,当月上柳梢独自面对斑驳心迹时,常常止不住思忖起缘何诗歌在文学王国里有着深刻且永恒的魅力。长短错落的句式、抑扬顿挫的韵律、言短情长的真意,诗歌这种体裁往往能够浓缩、延展、升华人类共通的情愫哲思,这大概就是她能够传衍至今的奥义所在。本期入选的这组诗歌,若从诗歌旨归来剖解的话,则观照世相、书写乡愁与镌刻时光是其最为显豁的三重维度。
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展现由来已久,从《诗经》中大量反映周代社会全景式面貌的国风,到确立“诗史”传统的杜甫,再在可见实录精神的传承,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新诗于此向度亦有接棒。庚子之年留在每个人心中最深刻的记忆非新冠疫情莫属,吴少东《圆月高悬》便以此时事入诗,“像庚子年呼吸不畅的口型”,“像捂住整个春天的口罩”,独挂天际的皓月是历史的见证者。西浔《焊工》瞩目那些被忽视的边缘者,以文字绘制其奋力生长的身姿,“父亲必须盯紧那疼痛的源头/用一根焊条把生活的缺口堵上”,焊接城市骨架、为生存不惜搏命的父亲,双重属性默契地走向了情感同构。辛泊平《重复》择选南迁北归的大雁、暖春绽放的油菜花呈现重复的时令及重复的草木与悲欢,而人类是否能够在这“重复中一点点接近自己”的叩问更是直达问题本质。诗歌之于世相的观照,要义之处在于寻觅到自相、共相间共振的法门。
“回不去的故乡”拥有奇妙的魔力,美好梦幻的旧日时光与不尽人意的现时挣扎生成巨大张力,或持续或间隔地拉扯着诗人的心绪,正是凭借此动因的推促,关涉乡愁的诗歌才会新境深意迭出。叶丹《尘埃的祝福》以连缀出现的意象群勾勒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谷堆上扬起的稻灰、尼姑庵倾塌后的砖粒、新安江河滩上的散沙,以及坐在田埂上哭泣的母亲,都让诗人这片脱落飘零的叶子找寻到了回归山水间的隐形脐带。南方以南《今晚有船靠不了岸》“仍有隐秘的力量和信仰被递送/遥远而真实的家的方向”,以船、岸关系类比出走的游子渴慕复归故乡的心境。对荣荣《匮乏的春天》诗旨的阐解或许有很多角度,但若将其视为对故乡风物的精致刻绘,则别有一番胜意,诸如屋边墙角细密的青草、悬停空中的青绿蚂蚱,以及背着木壳枪指挥千军万马的幼童,这些孩提时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便是对远去故乡最好的追念,一如初见时那般美好,得以在汹涌洪流中觅求到可以宁静心安的寄托。
对草木荣枯、物候节序等涉及时光流逝的现象,诗人拥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感时伤怀”的“时”兼有指称时势、时序两端,基于此,诗歌里的时间意识是个值得不断发掘的宝库。林珊《旧时》诗题即卒章显志,挥舞着细长手臂的梧桐树,画笔下尚未涂色的两间矮屋子,以及听不到呼吸声的游鱼,“旧时春光明媚,冬青树上还有鸟鸣/我们之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信件便是那连接旧时记忆与现今时光的通道。梅驿《黄昏深处》将笔触聚焦于暮色下的风物与思考,路旁丁香花、树上野葡萄与满地枯叶皆能勾起诗人的省思,“唉,每个黄昏她都要走这条路/她只有这条路可走”,无论是自为牢笼,还是突破重围,静谧中的哲思或可觅得破执的愿力。冀希《石头》更像是记忆永存的宣言,东山头的大石头“从拉蛄蚂蚱的斗鸣里坐到夕阳昏睡”,南河湾的大石头“被水冲刷成流年断章”,家门口的石头被父亲脚上的泥土“磕落在记忆的梦里”,结句以“每一块石头,都有搬不走的地方”点题,让对时光的观察、书写、体悟得以推陈出新。
以善感灵心观照世相人情,以生花妙笔书写浓浓乡愁,以哲思之心展现时间意识,本期入选诗篇在上揭三个维度做出了弥足珍贵的尝试。而如何能够在诗艺、诗旨两端拓展出更为丰富的可能性,是摆在诗人、诗评家面前的共同命题,当以不竭求索之心探求、开垦出诗歌新的疆域。
(按姓氏笔画数)
1. 《中国好诗》是由中国诗歌网编委会完全从文本质量出发,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一至两周内过万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选佳作汇编而成。
2.本栏目由本站官方主导,与广大网友投票参与的栏目区别明确,每期推荐诗作20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受邀专家独立撰写评语,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的审美标准,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
3.由于轮值编辑每日审稿量大及其他原因,可能致使漏选部分优秀诗作,望不要受影响,而是继续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在保证个人审美的基础上,集体协商推荐。
5.编委会每期提名作品,邀请1位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如现有作品不能诱发特邀专家点评兴趣,则他可自行提名作品,报编委会同意后,撰写点评。
6.本栏目将会不断完善,欢迎留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醒:
(1)点击橙红方格后的标题可阅读正文;
(2)本栏目能适应手机阅读,只需将本栏目网址转发到手机,即可实现,并可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